??□本報記者 陳曉婉
??拆墻組隊 抱團突圍全球市場
??今年7月,拉美市場刮起“山東重工風”:在秘魯,濰柴與莫達薩集團簽下合作協議,中國重汽(秘魯)有限公司揭牌落地;在智利,895輛中通純電動客車順利交付。
??當下全球制造業正普遍面臨“寒冬”:供應鏈重構、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、地緣政治風險交織,國內汽車及裝備制造業更是“內卷”加劇,不少制造業企業上半年已陷入虧損困境。
??山東重工能逆勢突圍,過硬的產品質量是基礎,但更關鍵的密碼藏在內部管理機制中:“拆墻組隊”,打破權屬企業與部門間的“隔離墻”,把“各自為戰”的單點優勢擰成“抱團突圍”的生存能力。
??這種思路轉變,本質是對市場競爭邏輯的清醒認知:傳統制造企業的競爭,靠產品、靠價格就能打開局面;但在現代全球化競爭中,必須靠生態、靠協同才能站穩腳跟。
??其背后更深層次的問題是,國企改革接下來往哪里改。
??上一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期間,三項制度改革等取得突破,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得到有力破除。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乘勢而上,健全市場化機制是關鍵,活力和效率被推至臺前。
??活力強不強、效率高不高,在陌生的海外市場上最見高低。企業在海外拓展市場時,最常面對的共性難題就是“各掃門前雪”,彼此之間很難互相借力。為破此局,2021年山東重工從體制機制入手破局,逐步形成“直接協同”“間接協同”“項目協同”“平臺協同”四種可落地、可復制的協同模式,解決權屬企業之間資源共享不暢的問題。
??“直接協同”讓權屬企業間實現業務直連;“間接協同”則發揮資源橋梁作用,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;“項目協同”聚焦重大合作機會,內部企業組隊參與;“平臺協同”依托成熟渠道或本地化平臺,降低海外拓展成本。
??這套機制能落地,“量化激勵”發揮了關鍵作用。《山東重工集團出口協同激勵政策》是把模糊的“協作貢獻”轉化為清晰可算的“績效指標”,激勵計算精準到“每一臺產品”,所有激勵直接發放給一線業務員,且上不封頂。“以前幫忙是‘情分’,現在是‘本分+收益’,干得好就有真金白銀的回報,大家自然從‘被推著走’變成‘主動往前沖’。”山東重工集團國際商務部副部長丁偉說。
??這套“拆墻組隊”的打法,成效肉眼可見。今年1-7月,山東重工出口收入同比增長5.1%,重卡出口占全國行業總量的62%,輕卡出口同比增長79%;區域市場中,除獨聯體外全面開花,亞太區、中東非洲區、美洲區、歐洲區同比分別增長34%、25%、47%、38%。
??改革不僅是優化一道流程或者調整一個組織,其本質是改變人的觀念、意識和行為。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,全省國資國企系統頂住壓力、提質增效: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省級層面主體任務基本完成,1—7月,省屬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、營業收現率同比提高,三項費用同比下降5.5%,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.5%。